>百科大全> 列表
秀才赶考民间故事
时间:2025-05-12 23:46:52
答案

“秀才赶考”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讲述了一个贫穷但博学的秀才为了考取功名而奋斗的故事。故事中秀才常常因为贫穷而受到他人的嘲笑和排斥,但他一直努力不断地学习,最终考中了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员。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成就和成功。

秀才说故宫导游怎么预定
答案

预定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在线预订。

另外,也可以通过淘宝等第三方平台预订导游服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峰期时故宫的预订比较紧张,建议提前安排行程并预订导游服务。

除了需要预订导游服务外,故宫还有许多规定和要求需要游客遵守,比如需要提前预定门票、遵守禁物规定、保护文物等。

因此,在参观故宫前最好对相关规定进行充分了解,以便更好地享受游览体验

秀才赶考民间故事
答案

明朝万历年间,下邳有个叫樊实孝的秀才,十年寒窗,学得满腹经纶,童试考上秀才,乡试又中举人。但他几次进京赶考,每次一到金殿面试都与三甲无缘。这年京城又开科考,实孝早已心灰意冷,不愿再进京。可老母又劝又求,要实孝再去试这最后一回。看着满头白发的慈母,实孝不忍违背母意,只得收拾行装,拜别母亲,再次进京。

这天,樊实孝走到滁州境内,因贪赶路程,想翻山抄近路,谁知一下迷失了方向,不分东西南北,困在山里,怎么也找不着出山的路了。眼看天色渐晚,又前不傍村后不靠店,这可急坏了樊实孝。正哭着,忽听一老者问:“孩子,你遇到什么难事,为什么哭啊?”樊实孝忙擦干眼泪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位五十多岁猎户模样的老汉,黑红脸膛,颌下一把山羊胡子,肩上背着打猎用的弓箭。

樊实孝忙起身深施一礼,说:“老伯,俺乃进京赶考的举子,因在山中迷了路,想起家中老母,心中难过,让老伯见笑了。”老汉忙还了一礼,说:“相公,眼看这天要黑了,你就是出了山,也还得走二十多里夜路才能找到客栈投宿。我家就在前面不远,相公不如先到我家将就一晚,明早我再送你下山如何?”樊实孝正求之不得,忙施礼答谢,随后跟老汉一同回家。

大约走了有半里路光景,望见山路边三间茅屋,用荆条扎着篱笆院。“到了!”没进门,老汉就喊道:“秀娥,有客人来,快把咱家腌的野味拿出来做几个好菜,我要和这位相公喝几盅。”“来了!”语音没落,茅屋中迎出位大姑娘,看样子也不过十七八岁,生得粉面桃腮,发乌眉秀,十分美丽。见爹领回一位二十多岁的白面书生,她羞得脸一红,一抿嘴转身跑进灶间做饭去了。

不大会儿,饭菜做好摆上了桌。老汉满上了酒,说:“相公,咱们相逢便是有缘,赶巧我傍晚出去查看逮野兽下的夹子便遇上了你,不知相公家住何处,姓啥名谁,可曾婚配?” 樊实孝忙起身施礼说:“俺家住下邳,姓樊名实孝,家中有老母一人。学生今年二十有二,还不曾婚配。”老汉一伸手让樊实孝坐下,又问:“相公以往可曾进京赶过考?”樊实孝不好意思地说:“去过几次了,却屡试不中。今科要不是老母非劝俺再来,俺是绝不再进京了。”“这么说小相公文章考得不好?”“不瞒老伯,俺三场文章考得都好,就是殿试回答不合万岁的意。”

第二天,老汉送樊实孝下山,还送了他一些盘缠和野味。樊实孝十分感激,询问老汉姓名,日后好报答。老汉哈哈一笑说:“相公不用问,赶考路上你自然就会知道。”说罢,转身回屋去了。

樊实孝继续赶路,途中遇到一位进京赶考的举子,二人结伴而行。在交谈中,他得知此人正是前几年的新科状元。新科状元告诉樊实孝,几年前他赶考途中也遇到了一位猎户,那猎户的女儿还嫁给了他。樊实孝一听,这不就是自己借宿的那家吗?他忙向新科状元打听那猎户的姓名。新科状元说:“那猎户姓樊,叫樊忠,他的女儿叫樊秀娥。”

樊实孝一听,这不正是自己借宿那家吗?他又想起老汉说过的话,赶考路上自然就会知道他的姓名,原来他就是新科状元的岳父大人。樊实孝心里这个悔呀!可这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他只得长叹一声,进京赶考去了。

推荐
© 2025 U吧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