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如下:露地辣椒盖地膜的全程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面处理:在盖地膜前,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翻耕、平整、施肥等。同时,要保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土壤过于干燥或湿润。
2. 地膜选用:选择质量好的地膜,要求地膜具有透气、保温、防雨、防风、抗老化等特性,以确保辣椒的生长环境良好。
3. 地膜铺设:地膜铺设时要注意平整,避免产生裂缝或波浪形状。同时,要确保地膜边缘完全埋入土中,以防止风吹或水冲。
4. 灌溉管理:在盖地膜的情况下,土壤的水分蒸发会减少,因此需要适当增加灌溉量,保持土壤湿润。
5. 施肥管理:由于地膜能够阻止肥料的挥发和流失,因此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和用量。但需要注意,施肥时要均匀分布在地膜下方,避免集中施肥。
6. 病虫害防治:地膜能够有效防止一些地面病虫害的危害,但也需要定期检查地膜下的植株和土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露地辣椒盖地膜的全程管理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土壤、地膜、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辣椒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培土成垄。六月份是植株生长旺盛的开始,根系吸收能力最强。为了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保持旺盛活力,重要的一项措施是为植株根际培土,增加土层厚度,保肥保水,保证根系不会因缺肥缺水而早衰。通过培土成垄,可以坚固植株,防止风雨倒伏,利于浇水和排水,防止暴雨田间积水而出现渍害1。
施肥浇水。在培土时施有机肥,这是最后一次大量向根际土内施肥。通过培土使肥与根近距离接触,施的有机肥虽肥效发挥慢,但能使后期不脱肥,特别是不缺乏微量元素。施肥量因有机肥的优劣和植株长势而定。此次施肥到六月下旬,随天气炎热到来,为确保植株有足够养分,可结合浇水冲施些液肥。浇水以土壤湿润为度,干了随即补水。要注意降雨后的田间积水情况,如果积水超过两小时,根系就会产生无氧呼吸,而引起“三落”。雨后发现积水及时排出1。
护叶防早衰。护叶在养根的基础上,采取防病虫、叶面喷肥、遮阳等措施。主要防治病毒病,遵循“防病先治虫”的原则。六月份是传播病毒病的棉蚜等发生高峰期,也是灭蚜防病毒病的关键期。虫害防治主要针对蚜虫、茶黄螨等1。
中耕疏松土壤。进入六月份后,由于浇水、下雨的作用,辣椒行间土壤有不同程度的板结,通透性降低,势必会影响根系的吸收功能。在辣椒植株没有完全封行前,还要进行浅中耕疏松土壤及培土拥根。从缓苗至完全封行前,至少要中耕三至四次2。
追肥与浇水。在开花初期,门椒坐住后有二至三厘米长时,追肥一次,以有机肥为主。此次施肥是为以后结果打基础的,叫催果肥。在门椒和对椒采收后,及时追肥,每亩追复合肥三十至三十五斤。以后每收获两茬青辣椒后,补追十五斤复合肥防早衰2。
使用调节剂提高结果率。可以采取一些调节剂来提高辣椒的结果率。
1、育苗
春播干制辣椒多在清明节后,用露地风障畦播种育苗,或终霜后,在谷雨至立夏间露地直播,高寒和高海拔地区在立夏后10~15天露地直播。苗床应施足基肥,灌足底水后播种,经浸种和种子处理,撒播或条播,播后覆盖小拱棚膜保温。
幼苗出齐后,白天温度为27°C ~28°C时要逐渐通风,下午早关闭通风口。子叶长大,真叶长出1~2片,外界气温回升,晚霜已过,要及早撤膜和拔除风障。由于春天干风多,苗床露地较易干燥,影响幼苗生长,要及时溜水1次,水后再覆土保墒。可以不分苗,待幼苗生长至10~12片叶、50%现蕾时定植。育苗期间注意防治蚜虫和螨类。
2、定植
干制辣椒苗,多安排麦茬收割后定植,或选用多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蔬菜赶茬地。翻耕灭茬和施肥整地与甜椒露地栽培相同,但基肥量可少3~4成,以施凉性肥为主。整地沟裁起垄。防雨涝较好。起垄方式,按70厘米的距离开沟,沟两侧的斜面中间,种双行辣椒苗,小行距25~30厘米,六距30厘米,从植2~3株,每667米1.2万~1.8万株。待缓苗生长,逐渐松土起垄,以防倒伏和雨水。传统做法:按50厘米行距开沟定植,六距30厘米,丛植2~3株,每667平方米 0.9万~1.2万株。
定植前1~2天,苗床灌大水用平锹起苗,苗随湿土入穴,避免大缓苗。定植时若气温地温较高,及时灌定植水,3~4天灌2水或3水缓苗,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控水蹲苗。注意雨后排水和及时松土,促椒生长。由于定植时基肥较足,土壤肥力较好,故不必早追肥,待到挂果期盛果期,开始追肥和重施肥,每667平米施硫酸铵20~25千克。全生长期追肥2次,霜前15天,辣椒红熟期,忌氮肥防贪青,一般控水控肥。注意蚜虫、棉铃虫、烟青虫和螨类的危害,及时防治。每667平米2收干辣椒200~400千克。

3、千制辣椒的直播
以干旱地区,缺乏水分或劳力的地区栽培为主,以密植夺得高产。施足基肥后,深翻整地,做成平畦,开沟条播,行距15~20厘米、沟深2~3厘米。种子经过温水消毒和浸种,沥干、晾干播种,条播1厘米1~2粒籽,每667平米2用种量400~500克。
播后回土,楼平,灌1次透水,2~3天后浅耕松土保墒,10~15天出苗,再灌1次水,保全苗,水后要松土蹲苗,不宜多灌水。土壤干旱,缓苗时再灌1次水,并浅耕松土保墒,待椒苗挂果以后可结合灌水追1次肥。全生长期追肥2次,每次施硫酸铵20千克左右。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宜抓紧雨后松土保墒,或雨前埋人肥料追肥等办法。
4、千椒的收获及干制
自然风干法。在霜冻前,把椒苗连根拔起,摊开,晒至八成干,随温度下降,收回场院或庭院,分批码垛。根挨根,椒果挨椒果,码1~1.5米高,椒果向阳,或根朝里椒朝外码成圆垛,然后逐渐收顶,自然风干。农闲时再摘取椒果摊开晾干。这种方法只适于短期暴晒,长期在阳光下会引起红色素分解,降低质量。
另一种自然风干法,是在秋凉、空气干燥季节,摘取红熟鲜果,及时用线穿成一串,挂在通风的屋檐、屋梁下,自然吹干,椒果色泽较好,但不能批量生产。
人工干燥法。修建烤房,人工加温烤干,适于椒区大批量生产。质量也较好,色泽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