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材掉粉在鱼缸中的清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改善物理过滤的有效性:尽量不浸水,尤其是不要整体水面漫过了物理过滤。如果滤材仓内粉末状漂浮物过多,那就尽量降低整体过滤仓的水位,至少保证最后一仓的滤材高过水面,或者是抬高滤材的高度,用以阻挡悬浮杂质。
2. 清洗滤材:将滤材取出,用刷子或者手将其表面的粉末刷掉,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意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以免损坏滤材的结构。
3. 更换滤材:如果滤材掉粉严重,且清洗后效果不佳,那么可能需要考虑更换滤材。选择质量好、不易掉粉的滤材,可以延长清理周期,减少清理难度。
4. 定期清理鱼缸:除了清理滤材外,还需要定期清理鱼缸内的杂物和残饵,保持鱼缸的清洁和卫生。
需要注意的是,滤材掉粉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是只要采取正确的清理方法,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同时,定期清理鱼缸也是保持水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滤材挂菌是指在过滤水体中的生物质质量滤材(如陶粒、蓝藻石、石英砂等)表面认真地悬挂养分富集的微生物菌种,利用这些菌群对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进行净化的一种水处理方式。
挂菌后,滤材表面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表明被挂上菌群进行生长。挂菌时,需要将滤材浸泡在含有菌种的营养液中,让菌群充分吸附到滤材表面,并形成一个稳定的生物膜。
滤材挂菌可以提高水质净化效率,减少更换滤材的频率,是水处理领域中的一种有效技术。
不管小型三合一过滤,相对密闭的滤桶,培菌效果相对好点的上滤,还是大鱼缸标配的底滤,都要先过滤物理残渣。
第二层过滤是生化滤材 。由于生化滤材种类太多,我习惯在第二层放只有培菌功能的细菌屋、陶瓷环或纳米球。
体积小的三合一过滤可以放点颗粒更小的石英球,尺寸小的过滤桶可以放陶瓷环跟纳米球,比较大的上滤跟底滤建议三种滤材配合使用。
第三层过滤可以放功能性生化滤材,比如稳定水质的麦饭石,火山石。不推荐石英石,好坏差别太大,性价比不是很高。
第四层是个分水岭。滤桶的结构比较特殊,最好放过滤棉。
小型上滤一般只用两层即可,而三层,四层甚至更多层的组合上滤,可以在最下层放过滤棉。下滤第四层通常是水泵的专属空间,也可以放蛋白棉、活性炭这类去味去色的滤材,还可以放加热棒,杀菌灯等养鱼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