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写诗背景: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创作背景
这首绝句原为组诗两首的第一首,作于唐广德二年(764年)暮春,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作品,当时杜甫住在四川草堂。这是一首咏物诗,用流利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明,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心情的愉悦。
绝句的主题是近体诗的一种。全首四句。每句五言的叫五言绝句,七言的叫七言绝句。字的平仄和句末押韵都有一定的规则。
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简称五绝、七绝,是一种短小的诗歌体裁。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是对民歌的模仿。文人创作的绝句,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其中所收的《古绝句》不知作者,写的是游子久戍不归、思妇怀念远征丈夫的情思。它的写法朴素自然,语言晓畅,却又耐人寻味,后来许多诗人都乐于采用这种绝句形式来创作。
由于没有提供具体的绝句内容,我无法针对某一首绝句进行断句划分。但可以给您一般情况下绝句的格式与断句原则:
绝句是古典诗词中的一种体裁,通常每首四句,每句五个或七个字,即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断句的基本规则遵循诗词的音韵节奏,以词组和意义单位为基本断句点。
例如:
五言绝句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每句断句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绝句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每句断句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