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
推崇备至
崇洋媚外
崇论宏议
闳宇崇楼
崇雅黜浮
崇本抑末
黜奢崇俭
闳言崇议
妄自尊崇
功崇德钜
自我崇拜
崇墉百雉
黜邪崇正
蠲敝崇善
崇论闳议
室不崇坛
崇论吰议
偃武崇文
移风崇教
崇洋媚外,汉语成语,拼音是chóng yáng mèi wài,意思是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2]。出自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没有民族自尊心。
崇山峻岭:高大陡峻的山岭。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推崇备至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崇洋媚外: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崇论宏议高明的、见识广博的议论。
闳宇崇楼:指大屋高楼。崇雅黜浮指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黜奢崇俭革除奢华,崇尚俭仆。
闳言崇议:指博大高远的议论。自我崇拜指自己崇拜自己,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