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条件求和公式的三种方法
时间:2025-05-13 01:17:11
答案

1. 使用 SUMIF 函数:SUMIF(范围1, 条件1, 范围2) 可以计算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范围1所对应的数据范围2中所有值的总和。

2. 使用 SUM 和 IF 函数:使用 IF 函数检查特定条件,满足条件时返回相对应的值,不满足条件时返回 0,然后使用 SUM 函数来计算所有值的总和。

3. 使用 DSUM 函数:DSUM(范围1, 条件1, 范围2) 根据指定的条件,计算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范围1所对应的数据范围2中所有值的总和。

条件求和公式的三种方法
答案

1. 求和公式有三种方法。

2. 方法一: 求和取值符号直接展开式子,按照规则计算,得到累加和。

方法二: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原理,然后得出通项公式再代入范围求和。

方法三: 将通项公式转化为连续函数,然后使用积分算出区间的累加和。

3. 三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各类求和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计算,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

条件求和函数countif怎么用
答案

一、求各种类型单元格的个数

(1) 求真空单元格个数:=COUNTIF(数据区,"")

(2) 非真空单元格个数: =COUNTIF(数据区,"<>") 相当于counta()函数

(3) 文本型单元格个数: =COUNTIF(数据区,"*") 假空单元格也是文本型单元格

(4) 区域内所有单元格个数: =COUNTIF(数据区,"<>"""),如果数据区内有",该公式不成立.

(5)逻辑值为TRUE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数据区,TRUE)

二、求大于或小于某个值的单元格个数

(1) 大于50=COUNTIF(数据区,">50")

(2) 等于50=COUNTIF(数据区,"=50")

(3) 小于50 =COUNTIF(数据区,"<50")

(4) 大于或等于50 =COUNTIF(数据区,">=50")

(5) 小于或等于50 =COUNTIF(数据区,"<=50")

(6) 大于E5单元格的值 =COUNTIF(数据区,">"&$E$5)

(7) 等于E5单元格的值 =COUNTIF(数据区,$E$5)

(8) 小于E5单元格的值 =COUNTIF(数据区,"<"&$E$5)

(9) 大于或等于E5单元格的值 =COUNTIF(数据区,">="&$E$5)

(10) 小于或等于E5单元格的值 =COUNTIF(数据区,"<="&$E$5)

三、等于或包含某N个特定字符的单元格个数

(1) 两个字符 =COUNTIF(数据区,"??")

(2) 两个字符并且第2个是B=COUNTIF(数据区,"?B")

(3) 包含B =COUNTIF(数据区,"*B*")

(4) 第2个字符是B =COUNTIF(数据区,"?B*")

(5) 等于“你好”=COUNTIF(数据区,"你好")

(6) 包含D3单元格的内容 =COUNTIF(数据区,"*"&D3&"*")

(7) 第2字是D3单元格的内容 =COUNTIF(数据区,"?"&D3&"*")

注:countif()函数对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通配符只对文本有效

四、两个条件求个数

(1)>10并且<=15 =SUM(COUNTIF(数据区,">"&{10,15})*{1,-1}) 或者=SUM(COUNTIF(数据区,"<="&{10,15})*{-1,1})

(2)>=10并且<15 =SUM(COUNTIF(数据区,">="&{10,15})*{1,-1}) 或者 =SUM(COUNTIF(数据区,"<"&{10,15})*{-1,1})

(3)>=10并且<=15 =SUM(COUNTIF(数据区,{">=10",">15"})*{1,-1})

(4)>10并且<15 =SUM(COUNTIF(数据区,{">10",">=15"})*{1,-1})或者=SUM(COUNTIF(数据区,{">10","<15"}))-样本数

注:一般多条件计数使用SUMPRODUCT函数,以上方法较少使用,仅供参考。

补充:三个区域计数: 三个区域中>=60 =SUM(COUNTIF(INDIRECT({"a46:a48","b48:b50","c47:c48"}),">=60"))

补充:(集合运算法)

统计范围,比如5<= x <=7

可以分解为(x>=5)-(x>7)

写为函数:

=countif(range,">=5")-countif(range,">7")

推荐
© 2025 U吧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