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介绍
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
庙中现存文物,碑刻有:清乾隆四十三年官献瑶撰的《重修泉郡通淮街关帝庙碑》和乾隆四十二年重修通淮关帝庙收支情况的石刻,清咸丰七年的《关圣帝祖茔碑记》、《立看守碑》,嘉庆二十四年台湾林光复所书石刻,道光二十年苏廷玉书的《关帝觉世真经》。庙门外两壁嵌有石刻两方:左刻宋米芾书诗一首,右刻明董其昌书诗一首。庙内还保存着朱熹题写的“正气”、张瑞图题写的“充塞天地”及近代蔡浚书“鼎汉立宋”等匾额。楹联有“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等。
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庙坐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排的庙宇组成,均为三进,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民国三年(1914年)大规模重修时,将三义庙前殿退后同主殿的前殿并列,使三座神庙连成一体,形成结构对称,庙形壮观的建筑群。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主殿为武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正位左祀关圣帝君(关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飞)。以张飞、赵云、王浚、谢玄、韩擒虎、李靖、郭子仪、王彦章、曹彬、狄青、徐达等历史上24位名将为从祀。左旁崇先殿,祀关帝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右旁三义庙,祀刘备、关羽、张飞,配祀诸葛亮、赵云。其后进原为平屋,现改建为三层楼房,仿古装修。
据说关岳庙的大部分香火都用来救灾办学,如此善举,更加令香客们赞不绝口,因此越来越多的香客慕名而来,关岳庙因此成了泉州香火最旺的。
1定义不同,关帝庙是指关公庙。关岳庙是指岳飞庙。
2应用不同,介绍关公庙就使用关帝庙。介绍岳飞庙就使用关岳庙。
关帝庙供奉的关羽关云长,而关岳庙是供奉的关云长和岳飞岳大帅。
在满清之前,岳飞岳王爷被尊为武圣人,供奉在岳王庙里。满人的前身是女真人,他们建立清朝后为了淡化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影响力,才把关羽关云长封帝尊为武圣人,供奉在关帝庙里。
1914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北京鼓楼西兴建关岳庙,将关公与岳飞合祀,祈望北洋军将领能与关公和岳王爷一样勇武善战,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才出现了关岳庙
关帝庙(关岳庙) 关帝庙也叫关岳庙,建在北关城门外大约一里远,座北面南,主殿五间,中间是关羽的塑像,非常高大,红脸绿袍金铠甲。东边有关平的塑像,西边有周仓的塑像,均手持兵器。
关羽稍前面一些是岳飞的塑像,比真人稍大一点,坐姿,身着白袍,显得很英武。进门不远处还有一把关羽用的大刀。
关帝庙供奉的只是关羽,关岳庙供奉的是关羽和岳飞两位武圣,但是关帝庙各地比较多,但关岳仅仅在民国初期流行一时,以后保存下来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