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古墓:秦始皇的陵墓、武则天的陵墓、成吉思汗的陵墓、沈万三的陵墓。
1、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2、武则天的陵墓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唐会要》)。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其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3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
3、成吉思汗的陵墓
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4、沈万三的陵墓
沈万三因得罪朱元璋,被贬发配云南。后来沈万三在云南病故,传说葬在轿顶山。当年沈万三觉得自己很冤枉,无颜面对父老;这种怨恨更是没法与别人说,就表示自己死后葬在水里,与世隔绝,并暗示世人自己的灵魂像清澈的水一样清白。于是,沈万三后人在银子浜的水下建造了墓地,这就是沈万三水底墓的由来。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的墓穴。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乾陵
乾陵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墓穴,该墓穴目前已被发现,就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这也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据史料记载,唐朝末期,黄巢动用40万军士也未找到乾陵的真正墓穴,后来在1958年,附近的村民用炸药炸石头无意中炸开了墓穴的位置,后来就被国家挖掘保护。不过,国务院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3、武侯墓
武侯墓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墓穴,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当年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战,心力交瘁,病死在五丈原,后来在归途中葬在了定军山下。武侯墓区,岗峦起伏,山环水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诸葛亮一生足智多谋,发明了木牛流马,改造了连弩。所以他死后,墓穴自然机关重重。相传,刘伯温当时进到了诸葛亮的墓穴里,只见头顶一碑上写了“只有伯温到”五个大字,吓得刘伯温马上就跑了出来,赶快叫人填上墓穴。至今,该墓穴仍然未被挖掘。
4、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是蒙古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蒙古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墓穴。成吉思汗骁勇善战,在那个时候甚至已经把铁骑踏到了欧洲,那个时候的中国领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族有一种习俗,就是密葬,所以他的后人们,将他埋葬以后,便把墓地夷为平地,让人无从得知。过去了这么多年,成吉思汗陵到底在哪里始终是个谜团,而如今的成吉思汗陵。史书记载,现位于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只不过是吸收了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
中国四大陶瓷分别是定窑、官窑、钧窑和汝窑。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官
窑也称御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1911年清朝覆亡,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
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以钧瓷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它青瓷的另一个特色。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在河南临汝县,汝窑在河南省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