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彩礼的解释,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未做出统一界定。学界通常认为,它是男女订立婚约或结婚时,由男方给付女方及其父母的金钱或者财物,以此作为婚约或婚姻成立的标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规定了三种可返还情形,包括:未办理结婚登记、已办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以及彩礼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何为彩礼,需要结合案件发生地的风俗习惯,对婚前男方给予女方及其父母的各种金钱或财物馈赠,做出是彩礼还是一般馈赠的判断。通常,给付彩礼的数额较大,并且在当地多有较为统一的行情。故而,男方在节日、生日等具有特殊意义时点给付女方及其父母的价值较小的礼物、礼金;日常男方为表达或增进感情的消费性支出,以及农忙时男方到女方家的帮工等,都不宜认定为彩礼。
彩礼是一种传统习俗,但在现代社会中,彩礼的数额和形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避免因彩礼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无偿帮工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的常见,无偿帮工过程中帮工人遭遇人身损害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关于无偿帮工人如何赔偿的问题一直是众多律师朋友争论的焦点,
我国《民法典》中并未对无偿帮工的责任归属及赔偿问题作明确规定,但是根据最新的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被帮工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帮工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根据帮工人和被帮工人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被帮工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从2021年1月1门上开始,《民法典》正式实施,将有5种情况的欠债,是不需要偿还的。
1、婚前债务
根据《民法典》规定,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债务同样也属于个人。如果夫妻一方婚前欠下了赌债,则另一方无需分担。
2、夫妻单方债务
根据《民法典》中的条例,其对夫妻的共同债务有了一个新的明确规定。在婚姻关系的存续期间,一方用以家庭日常生活的支出消费和拥有夫妻双方共同签名确认,或者是其中一方在过后追认的债务才可以被称为共同债务。
而夫妻单方债务,则是在婚姻存续关系期间,一方瞒着配偶欠下巨额债务,并不用在夫妻或者家庭上,这个时候配偶是不需要承担任何的债务责任,因为法律规定这个不属于夫妇之间的共同债务。
3、超过3年有效期的债务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民事保护权利的有效期是3年。这个意思是指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将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3年的有效期过后,债权人失去胜诉的权利,欠债人可以不履行债务,如果3年内有诉讼,则按诉讼时间再往后延期3年。
4、高利贷
对于贷款利息,《民法典》明确规定,年利息不得超过24%。在不超过24%的情况下,借款人必须在贷款期间内连续清偿所有利息债务。如果年息超过36%的,属于“高利贷”范畴。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利息。如果已经支付利息,贷款人也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要求返还超额利息。
如上所述,法律对借款行为有很高的要求,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如果贷款人清楚知道借款人被用于赌博、吸毒、诈骗等违法活动,法律不支持借款行为,也不会保护贷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