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古文《买鸭捉兔》告诉了我们什么
时间:2025-05-13 09:13:02
答案

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

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

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

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

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古敦笔画
答案

古的部首为:十,上下结构,一共五画,音序为:G,五笔为:DGHG,意思是指早己过去的年代。也指历时久远的。敦的部首是:攵,左右结构,一共十二画,音序为:D,五笔为:YBTY,意思是指厚道,笃厚。也指诚心诚意,又指督促。

古文中,关于大丈夫的解释典故
答案

古意指身高一丈男子。

上古一尺为人们两手指平均距离,那时人们身高较高,一丈大约

1.85米左右。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也”。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比喻“仁”),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比喻“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比喻“义”),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践,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富贵迷乱,不为贫贱改变志向,不为权势和武力屈服,这样才称得上大丈夫。

<

推荐
© 2025 U吧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