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过充确实有可能起火,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过充的钠离子电池都会发生这种情况。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产生过多的热量和气体,从而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具体来说,当钠离子电池过充时,正极材料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化,导致电池内部短路。这种短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电池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可能引发电池热失控。此外,过充还可能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在封闭的电池内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发电池爆炸。
然而,现代钠离子电池通常配备有过充保护机制,如过充保护电路和过充保护材料。这些保护机制可以在电池过充时及时切断电流或吸收多余的电量,从而防止电池内部发生短路和热失控。因此,只要这些保护机制正常工作,过充的钠离子电池通常不会起火。
总之,虽然钠离子电池过充有可能起火,但现代电池技术和保护机制已经大大降低了这种风险。为了确保电池安全,建议在使用钠离子电池时遵循制造商的充电建议,避免过充和过放。同时,定期检查电池和充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钠离子电池虽然短时间内还无法取代锂离子电池,但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低速电动车领域的商业应用是十分清晰的,可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的部分替代。目前钠电池三大龙头企业是宁德时代、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
1、宁德时代
2021年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力密度达到了160Wh/Kg,为全球最高水平,最快2023年实现商业化,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混搭使用,作为动力电池搭载到电动汽车上。
2、中科海钠
2017年成立,专注于新一代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储能、电动车、低速电动汽车领域,暂未上市。华为是其第三大股东,持股13.33%,A股上市公司华阳股份及华阳集团共同持股15.53%。A股上市公司三峡能源与中科海钠等合建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预计2022年投产。
3、钠创新能源
2018年成立,专业了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储能、电动车、低速电动汽车等领域,暂未上市。A股上市公司浙江医药持股16%,为第三大股东。
钠离子电池上市公司名单:
中盐化工:核心玩家,金属钠生产厂家、规模最大、成本最低,技术和质量最好,金属钠产能6.5万吨,全球产能占比40%;
欣旺达:核心玩家,储备了钠离子电池补钠的方法、拥有钠离子电池发明专利技术;
格林美、圣阳股份、鹏辉能源、翔丰华等公司还处在研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