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古代地名代称,夏、商属雍州,《书·禹贡》有“龙门,禹贡雍州之域”的记录,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史以“龙门”为韩城地域的代称。
龙门百千万工程是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座神奇建筑,相传建造了三个不同规模的龙门,分别是百龙门、千龙门和万龙门。这些龙门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因此成为了人们祈求幸福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门的含义逐渐演变为代表富贵和福运的象征,而龙门百千万工程也被用来形容吉祥如意、财源滚滚的景象。在现代语境中,龙门百千万工程也被用来形容伟大的工程和壮丽的建筑。
公元前325年,魏襄王驾马,韩宣惠王引马,赢驷龙门相王(龙门,今河北龙门县,禹贡雍州之域)。
龙门县是今河北省赤城县境内历史上存在的一个政区。唐长庆二年(822年)置,得名于县境北部的龙门峡。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复置。1914年更名龙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