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支付双倍工资。按《劳动合同法》82条规定,企业1年内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需从用工之日起支付双倍工资。
2. 承担行政处罚。按照《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56条规定,企业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按每人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3. 承担赔偿损失。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二条规定,企业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劳动者损失。
4. 影响企业声誉。在30日内不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企业随时面临着仲裁法律风险,一旦发生,直接影响企业声誉,降低市场竞争力。
5. 有损用人机制。企业不主动订立劳动合同,让员工没有安全感,增加人才招聘难度,损害企业用人、留人机制,造成优秀人才流失。
不签劳动合同,可能会产生以下后果:
缺乏法律保障: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工作权益、报酬、工作时间等方面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劳动者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寻求维权。
无法证明工作经历: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无法证明自己的工作经历,对于未来的求职或者升职晋级等事情可能会产生影响。
无法享受社保福利: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能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这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可能面临法律风险:雇主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也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或者劳动仲裁等法律风险。
因此,劳动者应该坚持要求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以便保障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1.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在工作开始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将面临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果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双方是没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的。
2.维权难度加大:如果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很难确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资等问题。如果发生劳动纠纷,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会非常困难。
3.缺乏保障: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工人可能无法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保障。而这些福利可能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给工人在工作之外提供一些安全和保障。
总之,建议雇员和用人单位在进行用工时必须尽快签订书面合同,并确保其内容清晰明确、符合相关法律规定。